最新消息

4個原因,讓幼兒成了「破壞王」

2019-05-09

本文出自:親子天下Baby

作者: 兒童發展專家 廖笙光 (小行星幼兒誌21期)

即使爸媽已經叮嚀要愛惜玩具,但孩子還是常常弄壞玩具。孩子不愛惜物品,有許多原因,其中部分原因或許和我們想像的不一樣。

小朋友的動作很粗魯,常常弄壞東西。許多父母時常為此憂慮,擔心孩子是否不懂得愛惜物品?其實,許多時候不是孩子刻意「搞破壞」,而是孩子的動作發展尚未成熟。

孩子的動作發展從近端開始,逐漸發展到遠端的控制。兩歲以前的孩子主要以揮動手臂的方式為主,動作難免比較大;因為不太會控制力量,很容易就弄壞物品。一直要到四歲左右,孩子才擁有較成熟的力量控制,不會一拿到東西就弄壞。

盡量給小小孩耐用的物品

四歲以前,父母如果責備孩子,難免會擔心孩子變得沒自信,不敢嘗試新事物;不責備孩子,又害怕孩子養成習慣,不愛惜物品。因此,這段期間請盡量給予孩子耐用的物品,避免孩子一用力就弄壞,就能巧妙的避免這個問題喔!孩子不愛惜物品,有許多原因,其中部分原因或許和我們想像的不一樣:

1.年齡不適合:我們時常買東西給孩子,其實是挑大人喜歡的,卻忽略孩子的年齡。當物品的適用年齡和孩子的年齡差距過大時,禮物就成了「陷阱」,因為孩子尚未具備操作的能力,當然很容易弄壞。例如:四歲的孩子力道控制和運筆技巧都不好,畫圖往往會過度用力,此時使用蠟筆是比較適合的,彩色筆反而不適當。請挑選適合孩子年齡的物品,不要給了孩子又抱怨孩子把它弄壞。

2.擁有的太多:擁有的太多,當然也就不會珍惜。如果給予孩子過多的物品,孩子很自然就習以為常,當然不會懂得珍惜物品──反正再拿就有了。爸媽疼愛孩子之餘,也必須控制孩子擁有物品的數量;請不要不斷的買東西給孩子,又抱怨孩子不懂得珍惜。

3.過度的分享:分享是一種美德、一種互惠,但是必須適齡。我們常說:「孔融四歲能讓梨」,也是要等到四歲,而不是兩歲。父母過度強調「分享」,可能導致孩子對於「所有權」概念的不成熟。心想反正最後都要給別人,不管是自己的或是別人的都沒有差別,反而變得不會保護自己的東西。如果東西被別人搶走也沒有關係,又要如何愛惜自己的物品呢?

4.一壞就丟掉:隨著消費習慣的改變,生活中有許多「一次性商品」,用過就可以丟棄;雖然便利性增加了,但這樣的生活模式卻讓孩子感到困惑。既然用過就丟很方便,為何還要保存和愛惜呢?孩子是透過生活體驗學習而非聽道理。下次東西壞了以後,不要馬上丟棄,不妨帶著孩子「修理」一下,也是培養愛惜物品的重要關鍵喔!
「珍惜」是一種習慣,不是孩子「懂不懂」的問題。培養孩子愛惜物品,需要父母的智慧和教導,特別在孩子四歲以前,更需要父母的提醒和引導,才能逐漸培養出這樣的習慣。